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

A rose for Emily-解析1.


首先必須承認,「驕傲著倒下」怎麼看都是一句糟糕透頂的中文。但非得如此,尤其不可改成「驕傲地倒下」,因為對於這篇福克納最著名的短篇小說裡的主角艾蜜莉.格里爾生小姐來說,她是整個美國南方曾經榮華的縮影,她維持著驕傲的姿勢倒下,那是她的人生旗幟,而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副詞。
  就連倒下之後,都還要留下一綹桀驁不馴的鐵灰色頭髮。

福克納(William Faulkner),美國經典小說家,南方文學的代表,於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。讀者或許熟悉,或許不熟,對我而言,重量級的殿堂之作《聲音與憤怒》我至今未敢正式挑戰,但〈給艾蜜莉的玫瑰〉卻是任何喜好閱讀的人都可以拿起品嚐。

小說描述貴族女子艾蜜莉一生步向衰亡的過程,映照著整個美國南方的沒落,通篇文字瀰漫著腐朽的、陰暗的、懸疑的氣味。年輕時的艾蜜莉被囚禁在保守、威嚴的父親陰影之中,阻隔了所有對外的聯繫,包括所有可能的愛情。父親死時,艾蜜莉對所有前來弔喪的人說,她的父親沒死。屍體就這樣放了整整三天。福克納寫道:「我們還記得她父親趕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,我們也知道她現在已經一無所有,她只好像人們常常所做的一樣,死死拖住搶走了她一切的那個人。」如此令人心頭一震的精彩描寫,通篇俯拾即是。而那陰森的氣氛則讓人讀來彷彿字裡行間都泛出屍體的腐味。

但她並未因父親的死而脫出牢籠,反而再次被顢頇鎮民的閒言閒語包圍,當她唯一一次可能的愛情離去後(我們可以說那些無窮無盡的流言蜚語不免也是原因之一),她終於自己把自己關進牢籠,從此她把過往一切都關進那棟華貴的白色大木屋──如今已然衰朽,大門深鎖,且不時溢出腐敗氣味。雖然破敗,卻有如銅牆鐵壁般阻絕外界的一切聯繫。

彷彿早已準備好要在裡面靜靜等待悲劇的完成──完成,而非開始,因為悲劇打從一開始,就開始了。(為顧及尚未讀過且有意閱讀原著的讀者,我不應該透露太多結局,這畢竟是一篇(可以算是一篇)驚悚小說。)

驕傲僅是她的表象,外表雖然悍如鐵石,內心卻早已傾斜崩壞,她的一生都在這種傾斜中度過。

這一篇作品通常被歸類為哥德式(Gothic)小說,此類小說起源於歐洲,以《科學怪人》、《吸血鬼》為代表。後來發揚於美國,尤其南方作家,許多人都具有這種詭譎風格。正好是我特別著迷的區塊,有機會再多加介紹。

這是一篇看越多次越有意思的小說,還記得我第一次閱讀模模糊糊沒什麼印象,讀到第二、三次的時候才驚覺幾乎每字每句都暗藏玄機,且文字之滋味豐饒令人沈醉。好的小說常常是既引人入勝,又富含深度的,讀這樣的小說可以有許多層次,即使把這篇小說單純當作探討愛情的驚悚小說來看,也已經夠迷人了。然而知道得越多,觀察得越仔細,你就得到越多享受:像是多了解一點美國南方的背景、發現裡頭特殊的敘述觀點、讀出每一個句子背後的諷刺或憐憫……。

不過這些就不是這篇短短的文章可以承載的了。

但是等等,小說通篇其實一朵玫瑰也沒出現,究竟是怎麼回事?我想這最後一個謎,就留給有興趣的讀者去解答。

在《卜洛克的小說學堂》書中引了福克納的一段話:「短篇小說家是失敗的詩人,長篇小說家又都是不成功的短篇小說家。」此話出自一位小說大師自有其道理,話雖如此,但其實〈給艾蜜莉的玫瑰〉本身幾乎就是一首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